文化遗产融入生活 保护成果惠及人民

发表时间:2024-01-02 00:43:04 来源:媒体关注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背景和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无法替代的宝贵资源,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根基。6月以来,各地文物部门、文博单位围绕“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主题,组织并且开展了数千项线下线上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营造了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近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博物馆开展。在做好文物展览展示之外,四川省文物局不断的提高文物研究与价值阐释水平,同时举办了三苏文化出版工程首批成果发布会、“传承三苏家风 涵育家国情怀”研讨会,并在成都市四川大剧院上演了话剧《苏东坡》。对此,四川省文物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极具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吸引力的现代手法,多层次解读三苏父子的成就、家风家教、家国情怀,展现他们之于中华文化的深厚意义,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气度。”

  6月以来,北京地区各遗产管理机构、文博相关单位围绕自身资源特色,开展50多项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展览、讲座等,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走进遗产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浓厚氛围,将文化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推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保护遗产传文化·点亮天坛耀中轴”宣传活动,并于线上推出“探秘祭天之路——中轴线与天坛”科普课程;颐和园管理处开展“传承古建营造技艺 弘扬彩画灿烂文化”颐和园德和园线下主题活动,组织小学生参观颐和园德和园“锦色——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开幕“都城肇始——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考古成果展”,以187件/套文物展现金中都在北京都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古钟纹饰印刷体验活动、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与北京大运河”讲座等为广大公众了解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年来,我国积极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规划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非遗保护传承取得很明显的成效,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提供了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中国方案”。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在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文物、非遗等在博物馆体系的探索下,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6月以来,江苏各地线项文化宣传展示活动,其中,607项是非遗保护利用相关活动。在江苏盐城启动的“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上,千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变幻出精美绝伦的非遗项目画面,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无锡宜兴紫砂壶、镇江香醋等江苏13市代表性非遗项目一一亮相,令人震撼。南通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曹锦扬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让百姓感受到非遗就在身边。”

  与此同时,上海市博物馆举办了第二届“非遗点亮生活”——非遗进社区活动。在上海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碑帖传拓、篆刻、绒绣、盘扣、面塑、草编、海派剪纸、陶艺等10多种非遗体验和文创产品一应俱全,琳琅满目的展示摊位吸引前来逛集市的居民驻足体验。“我们大家都希望创造一个契机,吸引市民通过参与进社区活动,了解非遗技艺、参与非遗传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说。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西省主场活动上,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山西成果。他表示,通过在襄汾陶寺、绛县周家庄、临汾下靳、芮城清凉寺、运城盐湖等地点和区域进行的系统考古发掘、调查和综合研究,探源工程在山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展示了中华文明核心、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目前实施的探源工程第五期,将继续深耕晋南,探索更大范围内中华文明起源的宏大历史图景。

  此外,“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也于当日正式上线运行。白雪冰表示,“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通过集合文物精品、导览资讯、经典展览、公众教育、学术研究、互动科技等数字资源,运用互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VR、AR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6月1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新疆尔自治区文博院共同主办的“交融汇聚——新疆精品历史文物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荟萃新疆精品历史文物,门类丰富,其中不少文物是首次和观众见面。”该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陈克双说,展览通过展示新疆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实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壮阔史实。

  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认为,今后应更加深入地挖掘文物、非遗等文化遗产资源的优势,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本报记者 刘源隆)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做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