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4-03-04 07:03:08 来源:媒体关注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5000年的古老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以及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显现了中华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许多种类或世界独有,或世界第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特定民族或群体的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从某一种意义上,它的消亡意味着民族个性、民族特征的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口耳相传,因而常常是转瞬即逝的、不可再生的。一旦消亡或流失,在落后的记录手段和技术条件下,基本没办法恢复或再生。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丰富,但也很脆弱。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危险;一些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迅速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人员短缺,出现断层;如民间戏曲、戏剧在衰落,年画、剪纸、皮影正在逐渐消失,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艺术如萨满调、子弟书等已经绝灭,岔曲、古琴也濒临绝灭,剩下的摔跤、拉洋片、庙会等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存在的主体问题有:1.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力度不够。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滞后,资金技术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缺乏正确的开发利用。3.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法律保护依据。4.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及人才的培养,传承渠道不畅。

  1.加强立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我们一定要加大对一些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相关的法律原则并通过立法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

  2.提高全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国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及过程,我们大家可以看出人在这里面起一个主导作用,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保护程度的高低。但就我国目前的国民素质来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说是举步维艰。提高全民素质这句话已然浮现很多年了,但现在看来似乎作用不大。这当然是有原因的,作者觉得中国教育体制上的问题是一个最终的原因,很多学校不大注重学生传统道德品质,民族意识的培养。相反外来文化在中国社会流传开来,现在的学生流行的是过洋节日,对国外的东西十分推崇。当然,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能做的就希望他们在接受外来文化时,别忘记中国人自己的文化

  3.切实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我国珍贵的、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一定效果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首先,要全方面了解和掌握地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产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有条不紊地做到全面普查,建立县(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