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旅游和文化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的场景动力

发表时间:2023-11-18 07:11:47 来源:媒体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的战略任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实现旅游和文化深层次地融合,有助于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文化的活力与影响力,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向往。文化和旅游的深层次地融合是要素资源的融合、产品形态的融合、产业体系的融合,是旅游者审美与共情的融合、体验与想象的融合,而这一切最终都要体现在具体的“旅游场景”之中。在社会学意义上,场景不仅是一些空间或地点的集合,更是文化意义的表达与价值情感的传递。场景总是呈现为一系列独特的文化景观,让文化的魅力被激活,让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被激发,让更多的人被吸引。因此,激发文化和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的场景动力,就是要以场景美学调动感官体验,以场景意象赋予文化想象,以场景活动吸引广泛参与,以场景传播创造蜂鸣效应,形成审美、体验与认同彼此交融的文旅场景新图式。

  以场景美学塑造文旅融合的美好体验。文化旅游首先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如果文化产品不能给人类带来美学价值,就难以吸引旅游者,更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因此,从美学视野出发,让文化旅游场景更好满足旅游者的审美情趣,是实现文化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旅游场景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形象、色彩、光线、布局、纹理、气味、触感、声音等美学元素组合,让旅游者直观感受情境之美、丝竹之美、芬芳之美、佳肴之美,勾勒出“美”的场景感受。另一方面,旅游场景要为游客提供足够理解美、挖掘美、发现美的机会条件,使之能够超越单纯感官刺激,充分调动自身审美的能动性、创造性,从旅游文化环境中提取美学信息、进行美学联想、积淀美学经验、升华美学情感。总之,在文旅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无论是立足于“真”对文化景观的直观展示,还是着眼于“奇”对旅游场景的雕饰营造,都要始终聚焦美学逻辑,以场景之美吸引人,以文化之美感染人,让旅游者获得美感体验、收获美好生活。

  以场景故事构筑文旅融合的意义空间。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彰显场景的审美性,而为旅游场景赋予文化意义、构筑意义空间,让旅游者从中获得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则是文旅融合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文化产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往往有其原初意义,但这种意义并不见得为旅游者理解、认同和接纳,因此,文化产品要在旅游产业中具有吸引力,往往还涉及一个“意义重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根据旅游者的喜好在旅游场景中创造文化符号、设计文化意象,并通过这一些符号和意象向旅游者展现一个个“场景故事”,这些“场景故事”能否被广泛接纳、广泛共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旅融合实践的成败。讲好“场景故事”是理解旅游者、理解生活意义的过程,旅游场景中的文化意义建构并非凭空发生,而是通过把握旅游受众群体的需求特点、审美偏好、生活方式等做出的有明确的目的性设计。讲好“场景故事”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它要求不断了解旅游者对文化产品的认识程度和价值偏好,不断挖掘文化产品自身的独特之处与意义,并在与旅游者的互动中不断做出调整,从而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讲好“场景故事”常常是“留白”的过程,它通过种种符号意象勾勒意义框架,同时鼓励旅游者通过你自己的想象将其“完型”,从而让原本千篇一律的故事成为专属,让旅游者更好地感知蕴含其间的文化意义。

  以场景传播实现文旅融合的蜂鸣效应。文旅融合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就要积极营造口碑、营造品牌,让每一位旅游者都发挥蜂鸣效应,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参观者,从而形成良性反馈循环。长期以来,旅游目的地通过书刊报纸、电视广告、旅行社及网络站点平台进行广泛的“地点传播”或“景点传播”,这虽然有助于提高一些目的地的知名度,但易抽离旅游场景的具体性而成为抽象的符号。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注重分享意义感受、营造情感共鸣、体现旅游场景整体性的“场景传播”成为可能。一方面,网络技术重塑了旅游场景,人们得以在网络站点平台以更加个性化的方式感知旅游场景的文化性与审美性,甚至还能创造出虚拟旅伴、共同旅游的体验。于是,旅游目的地以场景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得以进行总体性感知和把握。另一方面,网络站点平台使得人类能更加便捷、高效、直观地分享旅游目的地的审美体验与意义感知,活跃于网络的“旅游达人”通过短视频、游记等形式向人们传递独特的旅游场景体验,持续重塑着人们关于旅游场景的认知与期待,从而为那些有价值的旅游目的地带来更多的“蜂鸣声”。因此,不论是以总体性的形式,还是以个体分享的形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场景传播”产生了比以往多得多的“蜂鸣效应”,这将有利于筛选和传播那些更高质量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做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近年来,各地慢慢地增加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