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水泥仿木栏杆的制作方法

发表时间:2024-04-02 05:38:37 来源:森林培育

  导航:X技术最新专利建筑材料工具的制造及其制品处理技术

  水泥仿木栏杆在路边、公园、桥上等各种地方都随处可见,这些仿木栏杆的目的是为了将路人与水面等危险地方隔开,并防止一些路人由于意外而落水。但是也正因为这些水泥仿木栏杆时固定设置的,反而会影响到某些工作的正常进行,例如在有人因为意外落水后,由于固定设置在岸边的栏杆导致其无法就近从岸边爬上,而是需要通过设置在岸边的入水口离开水中,同时这些栏杆拔高了地面与水面之间的高度差,会在对落水人员进行救助时,妨碍到一些救助设备的放置,影响救助时间,导致危险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水泥仿木栏杆,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智能水泥仿木栏杆,包括固设于地面上且等间距排列的立柱和固设于所述立柱顶面的顶柱,所述立柱上榫接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侧面内贯穿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滑动连接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包括挡板一、挡板二和挡板三,所述挡板二左侧面内贯穿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上方内设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底面安装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槽内并与所述第一转动槽底壁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设有与所述挡板一后侧面固定连接的一号连接板,所述挡板三后侧面内贯穿设有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上方内设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底面安装有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槽内并与所述第二转动槽底壁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设有与所述挡板二右侧面固定连接的二号连接板,所述环形槽上方的所述工作箱内设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顶壁上固设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右侧面与所述第一转动腔右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固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腔底壁内设有延伸至所述环形槽内并与所述环形槽底面转动连接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四转动轴与所述挡板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左侧设有安全装置,所述安装装置能够将所述挡板一固定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一转动腔下方设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转动腔内设有控制所述第四转动轴转动的动力装置。

  可选地,所述顶柱内设有展示腔所述展示腔底壁上转动连接有警示灯,所述警示灯受到所在区域内的监控中心的控制。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块左侧面与所述第一转动腔左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上固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右侧的所述第五转动轴上固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五转动轴前方的所述第一转动腔底壁上固设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左侧面与所述第一转动腔左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五转动轴位置相对的第六转动

  轴,所述第六转动轴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位置相对的第三齿轮,所述第六转动轴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之间啮合有贯穿所述环形槽顶面的固定杆,所述挡板一顶面内贯穿设有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腔底壁上的三号电机,所述第二转动腔内左右位置对称设有第一动力轴,左侧的所述第一动力轴安装在所述三号电机顶面,右侧的所述第一动力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腔底壁上,所述第一动力轴顶端固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下方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腔顶壁内转动连接有左右位置对称的第二动力轴,所述第二动力轴底端固设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腔左右壁内滑动连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上转动连接有左右位置对称设置的第五锥齿轮,左侧的所述第五锥齿轮能够与左侧的第三锥齿轮和左侧的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右侧的所述第五锥齿轮能够与右侧的第三锥齿轮和右侧的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动腔右壁内设有能够控制所述控制杆移动的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轴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腔内且在所述第二动力轴顶端固设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五转动轴上固设有与左侧的所述第六锥齿轮啮合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固设有与右侧的所述第六锥齿轮啮合的第八锥齿轮。

  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腔右壁内的移动腔,所述移动腔内滑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右侧面通过顶压弹簧与所述移动腔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腔上下壁内位置对称设有导轨,所述导轨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左侧面与所述控制杆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杆贯穿所述工作箱左侧面且在所述控制杆左侧末端固设有按压头。

  可选地,所述顶柱顶面内设有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下方通过电路连接有储能器,所述储能器能够为所述警示灯提供能源。

  可选地,所述工作箱底面内贯穿设有榫槽,所述榫槽内滑动连接有固设于所述立柱左右侧面的榫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与传统的固定式防护栏有所不同,通过三块相互转动连接的挡板组成了可收起的防护栏,可以在有需要时,将防护栏收起。并且本发明设有太阳能板,可以为控制挡板转动的电机提供能源。本发明还设有与区域监控相连的警示灯,当监控检测到有人落水时,控制警示灯亮起并转动,可以明显地提示路人并提供救助。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水泥仿木栏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防护栏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第二转动腔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第一转动腔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5中b-b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水泥仿木栏杆,包括固设于地面上且等间距排列的立柱17和固设于所述立柱17顶面的顶柱16,所述立柱17上榫接有工作箱18,所述工作箱18侧面内贯穿设有环形槽22,所述环形槽22内滑动连接有防护栏65,所述防护栏65包括挡板一23、挡板二30和挡板三25,所述挡板二30左侧面内贯穿设有第一转动槽29,所述第一转动槽29上方内设有一号电机34,所述一号电机34底面安装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槽29内并与所述第一转动槽29底壁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28,所述第一转动轴28上固设有与所述挡板一23后侧面固定连接的一号连接板27,所述挡板三25后侧面内贯穿设有第二转动槽32,所述第二转动槽32上方内设有二号电机35,所述二号电机35底面安装有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槽32内并与所述第二转动槽32底壁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轴33,所述第二转动轴33上固设有与所述挡板二30右侧面固定连接的二号连接板31,所述环形槽22上方的所述工作箱18内设有第一转动腔19,所述第一转动腔19顶壁上固设有第一支撑块57,所述第一支撑块57右侧面与所述第一转动腔19右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12,所述第三转动轴12上固设有第一锥齿轮64,所述第一转动腔19底壁内设有延伸至所述环形槽22内并与所述环形槽22底面转动连接的第四转动轴26,所述第四转动轴26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64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5,所述第四转动轴26与所述挡板三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57左侧设有安全装置101,所述安装装置101能够将所述挡板一23固定在所述环形槽22内,所述第一转动腔19下方设有第二转动腔20,所述第二转动腔20内设有控制所述第四转动轴26转动的动力装置102。

  优选地,所述顶柱16内设有展示腔14所述展示腔14底壁上转动连接有警示灯15,所述警示灯15受到所在区域内的监控中心的控制。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块57左侧面与所述第一转动腔19左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五转动轴53,所述第五转动轴53上固设有第一齿轮54,所述第一齿轮54右侧的所述第五转动轴53上固设有第二齿轮55,所述第五转动轴53前方的所述第一转动腔19底壁上固设有第二支撑块62,所述第二支撑块62左侧面与所述第一转动腔19左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五转动轴53位置相对的第六转动轴61,所述第六转动轴61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54位置相对的第三齿轮60,所述第六转动轴61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55啮合的第四齿轮63,所述第三齿轮60和所述第一齿轮54之间啮合有贯穿所述环形槽22顶面的固定杆52,所述挡板一23顶面内贯穿设有限位槽51,当所述第五转动轴53转动时,会带动所述第一齿轮54和所述第二齿轮55转动,所述第二齿轮55通过所述第四齿轮63带动所述第六转动轴61转动,所述第六转动轴61带动所述第三齿轮60转动,所述第三齿轮60和所述第一齿轮54同时转动,能

  够带动所述固定杆52上下移动,当所述固定杆52进入所述限位槽51内时,所述固定杆52能够防止所述挡板一23移动,将所述防护栏65固定在所述环形槽22内,防止人为恶意将所述防护栏65打开并造成损坏,而当所述第三转动轴12转动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64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45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45通过所述第四转动轴26带动所述挡板三25转动,从而将所述防护栏65展开或是收起。

  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102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腔20底壁上的三号电机40,所述第二转动腔20内左右位置对称设有第一动力轴37,左侧的所述第一动力轴37安装在所述三号电机40顶面,右侧的所述第一动力轴37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腔20底壁上,所述第一动力轴37顶端固设有第三锥齿轮38,所述第三锥齿轮38下方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五齿轮36,所述第二转动腔20顶壁内转动连接有左右位置对称的第二动力轴44,所述第二动力轴44底端固设有第四锥齿轮43,所述第二转动腔20左右壁内滑动连接有控制杆41,所述控制杆41上转动连接有左右位置对称设置的第五锥齿轮42,左侧的所述第五锥齿轮42能够与左侧的第三锥齿轮38和左侧的所述第四锥齿轮43啮合,右侧的所述第五锥齿轮42能够与右侧的第三锥齿轮38和右侧的所述第四锥齿轮43啮合,所述第二转动腔20右壁内设有能够控制所述控制杆41移动的控制装置103,所述第二动力轴44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腔19内且在所述第二动力轴44顶端固设有第六锥齿轮58,所述第五转动轴53上固设有与左侧的所述第六锥齿轮58啮合的第七锥齿轮56,所述第三转动轴12上固设有与右侧的所述第六锥齿轮58啮合的第八锥齿轮59,当所述三号电机40启动时,所述三号电机40通过左侧的所述第一动力轴37带动左侧的所述第五齿轮36和左侧的所述第三锥齿轮38转动,左侧的所述第五齿轮36通过右侧的所述第五齿轮36带动右侧的所述第一动力轴37转动,右侧的所述第一动力轴37带动右侧的所述第三锥齿轮38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38通过所述第五锥齿轮42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43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43通过所述第二动力轴44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58转动,左侧的所述第六锥齿轮58通过所述第七锥齿轮56带动所述第五转动轴53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固定杆52移动,右侧的所述第六锥齿轮58通过所述第八锥齿轮59带动所述第三转动轴12转动,从而将所述防护栏65展开或是收起。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103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腔20右壁内的移动腔49,所述移动腔49内滑动连接有底板50,所述底板50右侧面通过顶压弹簧48与所述移动腔49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腔49上下壁内位置对称设有导轨46,所述导轨46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47,所述移动块47与所述底板50固定连接,所述底板50左侧面与所述控制杆41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杆41贯穿所述工作箱18左侧面且在所述控制杆41左侧末端固设有按压头39,当所述挡板一23移动至所述环形槽22内时会向右按压所述按压头39,所述按压头39带动所述控制杆41向右移动,使得左侧的所述第五锥齿轮42与左侧的第三锥齿轮38和左侧的所述第四锥齿轮43啮合,而右侧的所述第五锥齿轮42与右侧的第三锥齿轮38和右侧的所述第四锥齿轮43脱离啮合,此时所述三号电机40可以带动所述固定杆52上下移动,而当所述挡板一23移动出所述环形槽22时,所述底板50在所述顶压弹簧48作用下向左移动,同时带动所述控制杆41向左移动使左侧的所述第五锥齿轮42与左侧的第三锥齿轮38和左侧的所述第四锥齿轮43脱离啮合,而使右侧的所述第五锥齿轮42与右侧的第三锥齿轮38和右侧的所述第四锥齿轮43啮合,此时所述三号电机40可以控制所述防护栏65展开或者收起。

  优选地,所述顶柱16顶面内设有太阳能发电板11,所述太阳能发电板11下方通过

  优选地,所述工作箱18底面内贯穿设有榫槽24,所述榫槽24内滑动连接有固设于所述立柱17左右侧面的榫头21。

  初始状态时,所述防护栏65收起,位于所述环形槽22内,所述顶压弹簧48处于压缩状态,左侧的所述第五锥齿轮42与左侧的第三锥齿轮38和左侧的所述第四锥齿轮43啮合,所述固定杆52位于所述限位槽51内。

  当需要将所述防护栏65展开进行防护工作时,所述三号电机40启动,带动所述固定杆52向上移动完全退出所述限位槽51,然后所述一号电机34启动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28带动所述一号连接板27转动,所述一号连接板27带动所述挡板一23转动,当所述挡板一23与所述挡板二30之间的角度为180

  后所述一号电机34停止,同时所述二号电机35启动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33带动所述二号连接板31转动,所述二号连接板31带动所述挡板二30转动,当所述挡板二30与所述挡板三25之间的角度为180

  后所述二号电机35停止;当所述挡板一23离开所述环形槽22后,所述控制杆41向左移动使右侧的所述第五锥齿轮42与右侧的第三锥齿轮38和右侧的所述第四锥齿轮43啮合,此时所述三号电机40通过所述第四转动轴26带动所述挡板三25转动,从而将所述防护栏65展开。

  当监控检测到有人落水时,控制所述警示灯15亮起,并且转动所述警示灯15,可以更加明显地提示路人进行救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能耗的模拟与检测(EnergyPlus);建筑碳排放和生命周期评价;城市微气候、建筑能耗与太阳能技术的相互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回归方法用于城市建筑能耗分析;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建筑能耗分析(R);贝叶斯方法用于城市和单体建筑能源分析 2: 过

  1.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设计 2.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及制造 3.专利布局及规避策略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