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化乡旅开发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3-11-05 03:36:59 来源:森林培育

  文化乡旅是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开发模式,以“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用文化旅游提升价值。2022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将文旅融合列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乡村旅游正在以年均增幅6%的速度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潜力巨大。

  文化因素是乡村旅游得以兴起的根基,乡村旅游发展所依托的资源是世代伴随人类繁衍、进化,充满生气与兴旺景象的能将游人融于其中的环境、氛围和活动。全力发展乡村旅游,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类乡村风光,宣传文化和生活吸引,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对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和优化我国旅游服务产品结构、产业体系、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文化旅游综合体应重视现代人的身心需求,秉持“愉悦生活”的观念,为人们营造一个生态、人文、经济、生活等各个要素均衡配置的文旅休闲区。

  在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发中,要按照全面创新的战略要求,用新的思维认识、进行开发和管理。乡村旅游并非纯粹的农业资源开发,一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起发展的格局;二要与农村扶贫相结合,增加旅游就业机会,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三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按旅游城镇的风貌来控制,使小城镇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四要与资源保护和打造生态个性相结合,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加强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坚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旅游产品的提供要得到当地社区各个部门及政策法律环境的支持,只有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及社会手段,去引导、指导旅游企业健康正常的经营,才能真正的完成景区的全面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充分的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当前景区主要存在国家直接经营管理和市场化经营管理两种模式。

  深入挖掘项目所在地的民间传统文化内涵,并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建筑元素和风貌通过传统生活空间的场景再现、历史建筑风格的复原、地方民俗活动的举办、地方传统商铺的引入等手段,使游客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满足了游客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配套高端住宅、酒店、商业、会所等设施,满足某些高端游客的居住、娱乐和休闲消费的需求,实现项目的开发收益。

  古村镇是地方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的有机整体,不仅有古建民居、历史街区及民间工艺等有形的旅游资源;更有包括民族艺术、空间环境及节事活动等无形的旅游资源。要发挥古镇旅游资源的作用,就要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保持这些古建筑及其他遗迹的真实存在,以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为核心,创造性地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使旅游活动在游客与旅游项目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发展红色旅游应当注重综合效益,把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使红色旅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地区应将本地区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置于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构建红色旅游产业格局,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变“单色”为“多色”,让“孤景”成“群景”,促进多元化游客类型的形成,提高景区的消费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重点突出、产品多元的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有助于启动乡村旅游消费市场,拉动农村经济稳步的增长,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乡村文化、厚植家国情怀。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乡村旅游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好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