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经理人要认清自己、了解景区、看透对手!

发表时间:2024-03-18 09:14:06 来源:生态管护

  旅游业方兴未艾,并且地位慢慢的升高,许多地方政府都已把旅游业定位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甚至是主导产业,旅游投资慢慢的变大,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感到欣慰。但高兴之余,又有担忧。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全面开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旅游景点、景区已达28000多家,并且还在快速增加,因为经营管理人才跟不上,加上景区运营的特殊性及部分老景区在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遗留问题,许多景区举步维艰,没有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和作用。在景区经营班子中,经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理的经营意识、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区运营的成败。总结了怎么样才能做好景区经理的几点体会,包括:景区经理应该掌握的信息、景区经理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怎样做好景区管理工作、怎么样提高工作效率、景区管理艺术等。供大家参考。

  景区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景区,旅游业中的其他服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关于景区的定义众说纷云,但这是专家研究的范畴。作为一名景区经理,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管理的景区是什么类型的,即景观类?文化类?主题公园类?还是特殊活动类?等等。因为不同类型景区的消费群体(游客)是有差异的,盈利模式也是不同的,相应采取的营销手段、宣传促销方式等不一样,景区管理模式、对员工的要求和管理也有区别。

  旅游效益是综合性的,投资目的也是多方面的,除了经济效益以外,政府用来拉动当地经济和提升形象,大型企业用来提高企业自身或主导产品的影响力、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所以,作为景区经理,应该清楚景区投资者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以便确定景区的主营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其他效益?因为主营目标不同,宣传策略和经营模式是有区别的。如果景区投资者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围绕刺激和增加游客消费设置项目和开展活动应该是首选,客户市场应以本地及周边为主;并且经济效益有多种实现方式,如门票、旅游商品、旅游地产等,经济效益实现方式不同,经营理念及运营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是政府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和提升地方形象为主要目标而开发景区,就应该重点考虑如何通过景区的宣传和经营活动带动地方特色商品的消售,客户市场以外地甚至境外市场为主。如果景区投资者是大型企业为了扩大企业或主导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主,就应该重点考虑如何配合投资者的形象宣传,营销重点可能是相关俱乐部、网络上的专业社区和投资者主导产品的重点市场等。

  游客是上帝,没有游客,景区无法生存。所以,任何一个景区的首要目标都是提高人气和增加游客量。深入了解游客需求,根据景区特色和目标客户群体的特点不断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产品)和开展主题活动,是每一个景区经理都应该放在首位的工作。

  一般景区都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实体或者公司,作为经理,首先要非常清楚自己的景区(公司)应该干什么。无论投资者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景区的经济效益无疑是第一位的,所以景区经理要重点考虑景区的盈利模式,包括盈利点在哪里?如何提高游客量?能否增加新的盈利项目?怎样增收节支?等等。另外要考虑自己的景区还需要干什么。不同游客有不同的需求,同一个游客在不同的时段需求也不一样,所以,景区经理还需要考虑如何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增加活动项目等来吸引潜在的消费群体和延长游客游览时间以增加消费机会。

  一个人对岗位的要求基本上有三个目标或其中一二,即薪酬、发展和工作环境。三者兼得最好,但难以实现。但三者全无,下级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尽力为员工谋福利,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培训和提高机会,在公司创造一个轻松和温情的工作环境,打造“部队、学校、家庭”式的企业文化,是景区经理不可忽视的工作。领导是服务者,这名话是有道理的。

  景区经理要明白自己该管什么和不该管什么,不宜采用事必恭亲、事无巨细的管理方法,否则,很有可能形成成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的结局。景区管理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提高人气和增加景区盈利点等大问题,花更多的精力审定下级的执行方案和监控下级的执行力度,其余的就是副职和部门经理的工作了。

  只有景区有特色,才能吸引游客。景区经理首先要非常清楚自己景区在当地或更大范围内与其他景区相比有什么特点特色,凭什么吸引游客,并且还要思考能否开发至少在当地或旅游线路上有独特卖点的旅游产品(项目)或活动并加以包装和提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保证景区有生命力。

  任何景区,特别是新开发景区,都有发展目标,即投资者对景区的期望,包括建设目标、经营目标、品牌目标、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等等,景区经理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目标,才能够有效地制定经营计划、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等,并围绕实现这些目标开展工作。如果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很有可能会顾此失彼,到头来尽管景区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你的老板还是不高兴,因为没有实现他的其他目标,而其他目标可能还是老板更希望达到的。

  景区运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资源特色问题、景区容量问题、景区环境问题、接待能力问题、配套设施问题、资金问题、交通问题、人才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又难以全部解决,所以,景区经理要找出景区发展或经营中真正的制约因素,即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制订消除这些制约因素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计划,然后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因素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有可能迎刃而解了。

  景区投资者、地方政府、公司员工,甚至是当地居民,都希望景区能够可持续发展,并且越做越大。作为景区经理,对景区的现状和发展潜力都是最清楚的,所以要在抓好景区运营的前提下重点考虑景区的发展潜力,当好老板和政府的参谋,制定可操作的经营调整和景区发展方案,包括如何提高景区的盈利能力,拓展盈利项目,根据市场和大环境变化调整景区发展规划等。

  不同类型的景区可以互相联合,相互补充。但同类型的景区,特别是同一区域内或同一条旅游线上的同类景区基本上是相互竞争客源的。所以,要及时掌握和研究同类景区的情况,包括他们的资源情况、经营情况、市场情况、项目特色、发展目标、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对照同类景区的情况,尽量挖掘自己景区的特色,占领市场,进行差异化打击,提高景区的经营效益,并且通过对同类景区的研究从中学习对方的经营管理和服务经验,避免出现对方已经犯下的同样错误。

  景区经理的岗位是和工作平台是你的老板(景区投资者)提供的,所以,景区经理首先要知道你的老板是谁,清楚他的要求和目标是什么,然后紧紧围绕他的要求和实现他的目标而组建班子和开展工作,要相信老板永远没有错,错的只是自己。否则有可能出现你描绘的景区发展蓝图没有人支持,你的合理化建议没有人采纳,你设计的好项目没有人投资,你的工作很难开展等局面,你的目标和理想也就无法实现,严重时连饭碗都会保不住。

  根据景区的产权主体、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同,目前我国景区经理的直接上级有公司董事长(企业运作景区)、投资单位部门主管(大型企业投资开发的景区)、政府职能部门领导(行业直属景区)、地方政府领导(开发区类型景区)等,还有可能是多个领导(多行业管理混合型景区)。作为景区经理,应该清楚自己的直接上级是谁、是什么样的人、管理了哪些人、管理了哪些事、喜欢什么样的人,主动适应上级的工作作风,并且经常性地汇报工作,争取你的上级以及他管理的其他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哪些你自己难以协调和解决的问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旅游景区,行业主管单位无疑是旅游局,但是,许多景区另外还有主管单位,有的是建设部门、有的是文物部门、有的是林业部门、有的国土部门、有的是地方政府。所以,作为景区经理,和旅游局搞好关系,配合旅游局的工作,争取旅游局的支持是肯定的;还要和其他的主管单位搞好关系,充分了解主管部门的行业特点、政策法规、项目情况等,充分利用行业的优惠政策,争取行业项目支持;另外,还有协调好地方政府及当地的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的关系,使景区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好的合作伙伴是景区经营的帮手和助力器。作为景区经理,要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市场情况及当地环境情况选择好合作伙伴和合作模式,包括旅行社、报纸及栏目、电视台及频道、广播电台及频道、活动策划单位、行业协会、商品超市等。另外,还要选择互补性强、特色明显的景区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共同宣传促销,共同开发潜在客源市场,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成本,还会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首先要清楚景区发展中的竞争对手是谁,即哪个景区或景点与你在竞争客源市场,再根据竞争对手的具体情况采用有效的对策。另外,还要清楚自己岗位的竞争对手都有谁,他们都有什么样的长处,给你构成了什么样的威胁,同时制定保住自己岗位的对策,因为如果岗位保不住,其他什么都不用谈了。另外,研究竞争对手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景区要经营好,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景区经理还要尽可能多地掌握自己下级的信息。包括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谁最适合某个岗位?下属的想法和自己上级的要求有没有矛盾并且怎样处理?能不能换一种工作方法或管理模式?等等。对下级越了解,就越能真正实行个性化和人性化管理,越有利于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越有利于形成团队的力量,提升工作效率。

  原创规划设计的坚守者——中环旅游规划院如果你有任何行业观点、业务咨询,欢迎您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