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管理|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概述

发表时间:2023-11-05 03:39:58 来源:生态管护

  景区安全管理是指景区为了确认和保证游客、员工和景区的安全,消除安全问题发生的各种潜在因素,确保景区秩序井然,保持良好运营状态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

  景区安全管理涉及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所有的环节,而其中每个环节的安全状况都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在游览这个环节,其安全状况除了会受到自然因素、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游乐设施设施安全状况的影响,而空中、地面、水面等不一样游览设施的安全状况又会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景区中的不安全影响因素多且复杂。

  游客在景区中活动的流动性强,而且逗留时间短,客流量大,涉及面积广,景区的安全管理既包括游客的安全管理,也包括对景区自身的安全管理。因此,安全管理范围广、难度高。另外,景区安全事故具有多种表现形态,不同形态的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与影响不同,处理力式也不完全一样。同时,安全事故的控制、管理和处理对时效性要求较强,这就对景区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景区是游客比较集中的地方,知名度高的景区还会吸引大量的外国游客。景区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对外宣传的窗口,景区安全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会影响到景区、旅游地的形象和社会安定,甚至影响到国家形象。

  为加强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游客人身、财物安全,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应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所谓“安全第一”就是说,在旅游全过程中,无论是国家旅政管理部门,还是旅游企业和经营单位,或旅游从业人员,都必须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因为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且十分敏感的问题。安全不仅影响到旅游业的形象和信誉,还关系到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所谓“预防为主”,是指国家旅政管理部门、旅游景区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要会同有关管理部门、旅游相关行业或旅游相关从业人员,采取积极的安全防范措施,从源头上清除安全风险隐患。

  景区安全管理的任务是: 依据旅游主管部门旅游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景区自身的特点,研究景区游览活动中的安全规律与特点,发现、分析和解决景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采取适当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确保景区安全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般而言,景区安全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引导和约束景区内游客的游览行为,防止其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游客的不安全行为有不顾各种安全警示,跨越安全栏、随意攀爬、接近危险水源;在游览过程中,不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不依规定的操作执行;不在指定的吸烟区域吸烟,或在禁火的景区乱丢烟头等。

  (2) 要求旅游设施设备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防止违章作业导致事故。例如因操作不当导致漂流船翻沉、客运索道停止运行、游艺机械造成人员受伤等事故。

  (3) 要求景区员工按照既定的标准和流程操作,避免在服务提供过程中产生不安全行为。

  (4) 搞好景区范围内的治安保卫工作,防止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的发生,避免造成游客的人身伤害或财物损失; 及时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不良现象,依法打击强买强卖、敲诈勒索、殴打辱骂游客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等。

  (5) 景区内如有建设或维修施工的,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对游客造成伤害。

  (6) 做好景区内的道路交互与通行设施、各种各样的车辆以及停车场的安全管制工作,这在旅游旺季、高峰期尤为重要。

  (7)做好景区内各种游乐场所、游览道路、游客休息停留场所及其旁边的环境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或减少可能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8) 做好员工工作或生活场所的安全管理与教育,如不得私拉电线、私用电炉,注意交通安全等。

  (9) 做好对台风、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报或防范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景区的破坏以及游客的生命财产损失。

  (10) 做好特种旅游项目的安全管理,如攀岩、冲浪、骑马、拓展训练、蹦极、速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