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6年中国十大旅游营销案例

发表时间:2024-02-24 16:14:44 来源:生态旅游

  06年7月,欢乐谷在北京高调开业,在试营业第一天,开门仅仅两个半小时,就有1万名游客进入欢乐谷,引发了北京主题公园的大地震。

  欢乐谷作为国内比较成功的主题公园之一,凭借其多年的品牌化运营思路,成功打造了“欢乐谷”这一娱乐品牌,跟中国诸多主题公园比,已经从“做产品”的有形阶段上升到“做品牌”的无形阶段。通过娱乐品牌的打造,提升了“欢乐谷”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认知度,从而有效的跟中国上千家主题公园进行了定位区隔,并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识别体系。

  欢乐谷多年来,从始至终坚持自己的“繁华都市开心地”的品牌核心价值定位,并通过种种活动与公关策划,不断强化着自己的这一品牌定位,它想告诉顾客:欢乐谷能让你从繁忙的都市工作生活中解脱出来,释放自己。想释放自己,就到欢乐谷。

  北京欢乐谷之所以能在北京迅速打响,最核心的原因是“品牌的力量”。以品牌力进行扩张连锁,这也是迪斯尼能在全球火爆的原因。纵观国内部分主题公园,就没有品牌意识,盲目建设、跟风建设、重复建设已经成了顽疾,这就注定了这样的主题公园“短命”的悲剧命运。

  “2006年10月15日以后,全国各地的游客就可以在嵩山山谷之内、少林古寺之畔,欣赏到投资3.5亿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这场盛大的实景演出了,我要创造一个奇迹”,著名音乐人谭盾在谈到这次跟少林寺联手合作,自信之情溢于言表。

  具有1500年历史的少林寺,06年也从佛门圣地走向了大众营销的舞台,一场少林寺大众营销之旅也由此展开。“少林和尚用电脑”、“少林和尚办网站”、“少林寺成立公司”、“少林寺接纳洋弟子”、“少林寺公布医药、武功秘笈”、“少林寺投拍电影、电视剧,并在全世界海选108名中国功夫演员”等等,每一条新闻都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

  “在外来宗教、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如果佛教还像过去那样闭门自守,我们的信徒、我们的文化,甚至我们的僧源就都不会有了!我希望佛教能够走出寺院,走出山林,到人群中去,到众生中去,能够跟大众沟通,跟人群沟通,真正成为大众的佛教,大众的宗教。”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少林寺内部刊物《禅露》上的这段话,很好的诠释了少林寺大众营销的灵魂。

  神永远是供人敬仰的,而“民族的,大众的”才是最就有生命力的,文化也是如此,高高在上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能成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或成为历史尘封的记忆;只有融入时代才可以找到更大的一个舞台和品牌张力,少林文化的大众化营销,就是少林文化融合时代的最好见证。少林寺大众营销的背后,是释永信推广“少林文化”的良苦用心,也是少林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传播途径。

  “此次音乐盛典,还将打造成第一个以中国禅宗文化为背景的音乐艺术教育基地,这场演出有义务展示给现代人一种更深邃的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谭盾的一席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如何扩张文化营销的张力,同时把文化赋予一个时代的大背景,才能找到文化生命力和文化所有者的和谐发展。

  2006年年初,随着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美化村容村貌、优化管理机制等主要方面,有效地促进新农村地发展。为了深入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更好地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乡村游”以乡土餐饮、住宿和农事体验为基本的产品形式,通过农民自发开展、自主经营与政府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慢慢的变成了当地休闲度假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以此为契机,将在特大城市周边逐步形成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带――“环城游憩带”,为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好的火车头作用。

  自乡村游组织以来,中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中国乡村旅游慢慢的变成了旅游业新的成长点,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

  4月12日,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在成都市三圣乡隆重开幕。开幕式上,国家旅游局授予成都市政府“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标志牌,授予成都市三圣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5月,国家旅游局与建设部在云南召开了全国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会议;8月,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8月,国家旅游局在四川召开了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9月,以学习借鉴世界上旅游消除贫困的经验为目的,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在贵州召开了乡村旅游国际论坛,发布了《贵阳宣言》。全国各地也都根据当地特色搞起了当地的“乡村游”,06年乡村游慢慢的变成了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

  各省旅游局纷纷推出该省的全面乡村旅游大餐,春节期间,乡村旅游红红火火,但另一方面,乡村游项目过于花哨而散乱,没有特色,缺乏精品,产业实力薄弱,很难持续发展,最终没办法形成品牌效应;同时对景区策划和管理人才匮乏,很多地方都是村民自己管理,对整个景点缺乏整体包装,经营销售的策略陈旧,这必将影响乡村游的持久生命力。

  针对这样一些问题,一定要采取针对性的战略措施,坚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保持绿色乡村旅游的特质;坚持依托当地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突出地方特色,避免乡村旅游服务产品的同质化倾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乡村旅游服务产品结构,提升乡村旅游的生态品质、文化内涵、体验功能;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树立旅游导向的新农村发展模式,充分的发挥乡村旅游在增加农民收入、美化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非消极作用,最终把“中国乡村游”打造成中国精品旅游的新发展模式。

  综合评述:纵观中国2006年营销十大营销案例,我们也检索到了十大旅游营销关键词“旅游业与影视文化业的完美联姻”、“景区危机处理”、“休闲旅游”、“城市品牌运营”、“旅游系统营销”、“生态链旅游”、“文化旅游”、“娱乐品牌连锁”、“景区品牌保鲜”、“产业旅游营销”,这十大关键词也见证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就在我们盘点这十大案例之时,在2006年年底,国家旅游局又启动了5A景区的创建试点工作,“5A旅游景区创建”作为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一项系统工程,必将能带动中国精品旅游模式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中国景区整体品牌形象提升和中国“大旅游”景区格局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品牌化发展是中国景区的未来,但要与营销紧密结合,才能产生市场的爆发力和聚合力。市场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一招一式的厮杀,中国旅游营销已步入体系化品牌制胜的时代,景区营销策划的系统性和战略导向性,将成为中国旅游营销整体突围的方向。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北京光华卓策旅游品牌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联系电线,电子邮件: wumail2000@sin>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旅游营销案例--洪雅:五颗珍珠连一线,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史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