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区管理的七大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4-03-03 04:52:40 来源:生态旅游

  现如今,景区行业管理的发展已经由“以物为本”的资源管理时代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时代。自然风景区作为生态人文观光型景区,最重要的包含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址公园、植物园、湿地,富含山岳、湖泊、河川、海滨、森林、石林、溶洞、瀑布、历史古迹名胜等资源的景区。枫韵旅游骨干管理团队有着文化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到体验型再到休闲度假型景区管理的丰富经验,总结分析出自然景区管理的七大要点。

  我国的自然景区大多分别隶属多达12个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文物保护单位,本身既有保护的职能,又有组织生产、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和社区管理的职责。这些景区大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具有管理多重目标性、企业化经营和不同的程度的多重管理等三个明显特征。这种类型的景区管理需要理清明确管理权和经营权的权利和责任,实现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实现市场化的管理。

  景区环境管理与保护涉及面广,不仅包括人文景观保护以及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保护,也包括危险品管理及预防的方法,如化学危险品管理、水灾应急响应、火灾应急响应、水污染防治管理、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噪声污染及固体飞机误防治治理等。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政府部门对旅游企业关于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旅游景区管理方也需自发进行环境保护管理活动。比如划定若干级环境保护区来管理;建立环境监视测定中心,随时监测风景区的环境质量,以便采取对应对策,同时强化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环保宣传工作。建设垃圾处理场、垃圾转运站、公厕等环境保护设施。

  旅游安全目标管理最重要的包含财务安全、廉政安全、人员安全、恶劣环境安全、设备设施游玩安全这五大板块。在旅游景区具体操作中,应结合所属企业原有管理体系、自身特点,依据法律和法规、行业规范,形成安全管理精髓和使用规范。通过当地劳动力水平来实现项目安全指标所建立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实现路径等,最终实现零安全责任事故、零管理失误造成的意外伤害和。

  旅游景区的知名度越高,等级越高,游客对景区的质量期望也越高。景区全面质量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当前景区真实的情况,在实践中完成并逐渐完善。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可以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部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建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以游客满意、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发挥领导作用和系统管理五大原则为基础,进行旅游景区PDCA循环。

  服务是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与顾客接触活动和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首先是制定使顾客满意的服务的品质方针,并确保其传达到每个员工,使他们自觉实施和保持。其次,是要确定质量目标,如用适当的质量度量,明确规定顾客的需要。第三,是对影响服务的品质的所有人员明确规定职责和权限,使他们参与,承担义务,并有效地合作,以实现持续地质量改进。第四,要由最高管理者对服务质量体系进行正式的、定期的、独立的管理评审,以确定质量体系是不是持续稳定和有效。第五,根据景区真实的情况,把设施设备与员工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最充分地发挥各种服务功能。

  景区如何很好的经营,实现景区的综合效益,不单单是管理的需要,更是发展的需要,因此景区应该具备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丰富的资源,使得景区可持续运行。为景区员工做专业化的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营造景区经营氛围,开展特色经营化产品。除此之外,还包括产品体验度提升、服务的品质提升、营销渠道建设、景区影响力和认知度的提高、品牌价值的提升。这样有助于提高开发能力,增强营销意识,提高管理上的水准,从而景区盈利能力得到增强。

  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应该经过周密的成本收益分析。实现这一原则必须建立在景区组织架构设计合理的基础上,然后对各个职能部门配备数量、质量合适的工作人员,通过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和运行规范,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也加强部门与部门、层级与层级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促进各类资源在景区内的共享,最大限度减少景区由于人为问题导致的内耗,以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此外,大部分旅游景区的客源都存在淡季和旺季之分,不少景区对一线员工都采用灵活的用工方式。这种做法在为景区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使得一些景区没有较为固定的员工队伍,内部难以培养优秀管理人才。长期下来,这种无形成本可能比节约的有形成本还要大。因此,景区要减少短期行为,根据真实的情况,将灵活用工控制在一些范围内,建立一支有弹性、留有余地的员工队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