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商业地产必须掌握的数据指标

发表时间:2024-05-01 12:15:09 来源:生态旅游

  在购物中心招商实践当中,一般采取建筑面积或者套内建筑面积签约,从租户的角度,第一先考虑套内建筑面积,因为这个比较实在,可以丈量。当进场收铺时,发现签约面积与实际面积存在误差的,以3%作为标准。在3%以内,属于正常误差范围,超出3%租户可选择退铺。

  营业面积,也是在商业地产当中经常用的一个数据指标,主要用来描述一个商场实际用于商业经营活动的空间规模。通常是等于商场的建筑面积减去电梯井道、消防楼梯、卫生间、设备用房、仓储用房等之后的面积。但是又包含了商场通道、自动扶梯、中庭等面积在内。所以营业面积一般是小于建筑面积,但是又大于实用面积。

  当我们比较两个商业项目的经营规模时,用营业面积会更加准确,更有意义。因为有些项目建筑面积虽大,但是扣除一些非营业面积后,其实际营业规模并不大。

  目前购物中心一般采取两种租金方式,一种是固定租金,也就是按照一个固定的租金单价来收取租金,固定租金的标准,一般是通过与周边项目的横向比较或者通过设定的租金回报率(6%或者8%等)来进行反推;另一种是提成租金,也叫营业额扣点,是根据商户的营业收入,提取一个比例,作为租金,百货商场的扣点率比较高,一般在20~30%,而购物中心则比较低,扣点率一般在10%以内,7~8%的居多。

  租金坪效,是指一个商场或者店铺其单位面积贡献的租金额,一般以日、月或者年度为周期,可以用相应日期内的租金总额除以其总营业面积来计算。国内典型购物中心的日租金坪效一般在1.0~3.0元/平方米,比如万达的日租金坪效为1.38元,万科广场的日租金坪效1.37元,中粮大悦城2.48元,华润能够达到4.4元。

  租约周期,也叫租赁合同期,是指一个租赁合同中双方谈判确定的租赁期限。在过去,新建商场一般以3年为周期(主力店除外,大型的超市、百货等主力店,可能租约长达10年、15年,甚至20年)。现在慢慢的变多的商场,在设定租约周期时,会采取大小年的方式,将商家的租期错开,比如签一批2年的,一批3年的,防止商家同时到期的情况,以免面对大面积商家要谈判续签或撤场问题,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和风险都很大。

  租约周期,还与业态有关系,比如零售店一般1~3年都可以谈,而餐饮业态,则在大多数情况下要3~5年。

  开业率是指商场里面,开业的店铺面积(或数量)占总计租面积(或计租店铺数量)的比例。正常的情况,通常指以面积计算的开业率,但部分项目,也会用数量计算的开业率。对于一个新开的购物中心或商场,在目前招商环境下,究竟何时可以开业,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通常我们大家都认为一个项目至少也要达到70%的开业率,才能开,但是现在也有部分项目,只有50%开业率,然后后面再慢慢提升。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商场需要计算一个最小开业率,也就是按照这一个开业率开业,商场的租金收益与经营成本正好持平,这个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提袋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实际购买商品的客户数量占进店顾客数量的比例。提袋率是零售行业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可以清楚的反映出该商家自身的商品和服务实现销售的能力。从而能了解这个品牌其经营状况以及未来调整业态和租户品牌时,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一般30%~40%的提袋率是比较正常区间,低于这个水平,则说明商品或服务有必要进行调整,高于这个水平,说明品牌运营能力不错。据说有些快时尚品牌的提袋率能做到50~60%以上。

  是指某个时间段内,商户退出经营的面积占总出租面积的的比例。一般人们把20%作为一个警戒线%时,说明这个商业的经营出现了较严重问题,有必要进行整改,否则将加速掉铺。购物中心最危险的时期就是开业后6~9个月的时间内,这样一个时间段就会慢慢的出现掉铺。

  是指某个月份从当月第一天到计算日,累积的现金流量。一般的情况下,新开业的商场,其MTD应该在6~8个月的时候,开始回正。MTD回正,就说明商场的收入开始可以弥补支出了,商场进入的一个投资回收的过程中。MTD回正的周期越短,说明商场在前期定位、开业筹备、开业后运营管理上,做得越好。

  是指某个年度从第一个月到计算月,累积的现金流量。一般的情况下,新开业的商场,其YTD应该在12~15个月的时候,开始回正。其效果与MTD回正类似。

  购物中心或商场的资产公允值是指包含了该商业资产的品牌溢价、地段溢价的评价估计价格。在一个公司对自身商业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时,一般都是按照其原始投资所需成本来计算其价值,但是当涉及到资产转让、抵押、融资、证券化等事项的时候,比如基金公司、大型房企要收购某个购物中心或综合体项目,就需要对该项目资产进行资产公允值计算,也就是其市场评估价,这样一个时间段就必须包含这个购物中心或综合体的品牌价值、这个购物中心资产所在区域地段的同类资产当前市场行情报价。这个资产公允值,将远超过当初投资建设的成本价格。

  运营净收入,是当前商业地产估值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人们经常用NOI/资本化率来进行项目估值计算。运营净收入是指与运营相关的收入与成本之差。与运营相关的收入包括租金、物业管理费、推广费、停车费等收入,运营相关成本包括人工、维护保养、水电费、运营活动等支出。营业外收入,不计入运营收入,非经营成本,如财务费用、折旧摊销、招商佣金(委托管理费支出)等,不计算在成本支出范围。运营净收入最真实的反映了该商业地产项目的经营业绩。

  物业净收入,就是运营净收入再扣除非运营相关的成本后的收入,即:物业净收入=运营净收入—财务费用—折旧摊销—资产增值或减值—招商佣金(委托管理费支出),因为排除了很多财务及物业客观导致的成本差异,物业净收入作为衡量不同商业地产项目管理上的水准的重要依据。